網(wǎng)事醫(yī)讀丨63歲蔡明“膽被摘除”敲響膽囊健康警鐘
曾塑造“閑人馬大姐”這一經(jīng)典角色的蔡明老師,深受全國觀眾喜愛。近日,63歲的蔡明在微博上爆料,自己因長期不吃早餐導致膽囊被摘除,立刻引發(fā)了公眾對膽囊健康的關注。
“不吃早餐為何會被摘除膽囊?”
“哪些原因會危害我們的膽囊健康?”
……
針對網(wǎng)友的這些問題,吉林省肝膽病醫(yī)院肝膽外科副主任醫(yī)師王福剛進行了詳細解讀,來聽聽專家是怎么說的。
真相:早餐缺失埋下隱患
王福剛醫(yī)生介紹,蔡明之所以會被摘除膽囊,主要與膽汁代謝異常有關。通常,肝臟會持續(xù)分泌膽汁,膽囊則負責儲存和濃縮膽汁。夜間儲存的膽汁膽固醇飽和度較高,若不吃早餐,膽汁就無法及時排出,長期淤積易形成膽固醇結晶,進而發(fā)展為結石;此外,進食會刺激膽囊收縮進而排出膽汁,若習慣性不吃早餐,則膽囊會長期處于“休息狀態(tài)”,膽汁過度濃縮,就會增加結石風險。
解析:多種因素形成結石
一般,膽汁在膽囊和膽管內淤滯,發(fā)生沉積,就會形成結石。
此外,包括飲食不規(guī)律、高脂肪飲食、肥胖、糖尿病、遺傳、肝硬化等原因,都可能影響膽固醇與膽汁酸濃度比例改變和造成膽汁淤滯,進而導致膽結石形成。
解碼:4類群體易患膽結石
女性群體:由于雌激素會影響膽汁酸代謝,因而女性群體膽固醇更易析出(男女發(fā)病比例約1:2),女性較男性更易患膽結石。
肥胖群體:較肥胖的人一旦出現(xiàn)膽固醇代謝異常,患膽結石風險概率是常人的5倍。
特殊飲食習慣者:習慣高碳水飲食或長期素食的群體,因缺乏優(yōu)質蛋白等營養(yǎng)物質影響膽囊正常收縮功能,更易患膽結石。
中老年群體:隨著年齡增長,機體代謝能力下降,40歲以上的人群膽結石發(fā)病率顯著上升。
預防:學會4招遠離膽結石
三餐規(guī)律:按時三餐,尤其早餐應在起床后1小時內進食,以刺激膽汁排出。
飲食均衡:減少高脂肪、高膽固醇食物,增加攝入纖維類食物。
補充水分:每日至少應飲水1500-2000毫升,保障稀釋膽汁。
適度運動:積極參加運動,每周可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,以促進膽囊收縮。
王福剛醫(yī)生提醒大家,“一日之計在于晨”,清晨的第一口能量,是膽囊的守護天使。吃早餐看似是件小事,卻和我們的膽囊健康息息相關。他希望上班族等群體,即使工作再忙,也別讓早餐“缺席”,哪怕一個雞蛋、一杯牛奶,都能給膽囊提供充分的營養(yǎng)。呵護我們的膽囊健康,不妨從一頓早餐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