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不傳染,但影響不亞于乙肝——帶你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
相信有些醫(yī)生曾被這樣的“肝功能異常”患者困擾過:他們既不存在酒精、藥物、代謝等造成的肝損傷因素,也未發(fā)現感染肝炎病毒,但轉氨酶卻始終居高不下,一時無法做出明確診斷。很多患者輾轉求醫(yī)走了大量彎路,也因此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。
自身免疫性肝病到底是啥病?
吉林省肝膽病醫(yī)院內科四療區(qū)孫娜副主任表示,隨著近年來國家對乙肝、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的宣傳與普及,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比例逐年下降,然而,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數量卻不斷攀升。遇到這類起病隱匿,且非傳染途徑獲得的肝病,應高度警惕患者是否患上了自身免疫性肝炎。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指由自身免疫系統異常所導致,以肝臟損害和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表現的一類肝臟疾病。自身免疫性肝病與病毒性肝炎不同,它并非傳染獲得,因而不具有傳染性。
該病有哪些癥狀表現?
自身免疫性肝病常因其癥狀與其他常見肝臟疾病相近,所以很容易造成誤診或漏診,這些癥狀包括出現黃疸、疲勞、腹痛、皮膚瘙癢、口干眼干、食欲下降等,部分患者還伴有風濕病、胃腸道疾病、肺病、皮膚病等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。該病雖一般呈慢性、隱匿性起病,但也可表現為急性發(fā)作,短時間內迅速發(fā)展成肝衰竭、肝硬化。
哪些人群易患上這種疾病?
自身免疫性肝病發(fā)病機制雖尚未完全明確,但有研究表明,其病因可能與遺傳因素、環(huán)境因素以及免疫反應等多種因素有關。根據其臨床表現、影像學改變和組織病理學特點的不同,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分為自身免疫性肝炎(AIH)、原發(fā)性膽汁性膽管炎(PBC)和原發(fā)性硬化性膽管炎(PSC)三類。自身免疫性肝病很“狡猾”,由于免疫功能紊亂,導致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不典型,只有通過進一步的肝功能檢查才能確診。自身免疫性肝炎女性發(fā)病率明顯高于男性,男女比例約為1:4;原發(fā)性膽汁性膽管炎(PBC)多見于中老年女性群體,男女比例約為1:9;而原發(fā)性硬化性膽管炎(PSC)則多見于中年男性,男女之例約為2:1。
自身免疫性肝病如何治療?
目前,自身免疫性肝病尚無根治性治療方法。常用手段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肝移植手術,具體治療方案依據患者疾病類型而定。藥物治療針對不同類型有所區(qū)別——
1.自身免疫性肝炎:采取一線免疫抑制治療的方法,成人患者優(yōu)先選擇潑尼松聯合硫唑嘌呤治療。
2.原發(fā)性膽汁性膽管炎:熊去氧膽酸是目前治療的首選藥物,6~9個月內大多數患者有所改善。此外,免疫抑制劑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。
3.原發(fā)性硬化性膽管炎:中等劑量的熊去氧膽酸可改善患者的肝臟生化指標、肝纖維化程度及膽道影像學表現。此外,視患者是否合并皮膚瘙癢、脂肪瀉、維生素缺乏、骨質疏松癥等癥狀,可給予其個體化治療。
盡管自身免疫性肝病很難完全治愈,不同疾病類型的預后情況也存在著差異,但應用藥物可實現緩解。若早期診斷且有較好的治療效果,患者預后良好;少數人群治療效果不佳,則需考慮肝臟移植治療。
自身免疫性肝病雖然無法根治,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、不濫用藥物及成分不明保健品,避免接觸細菌及有害物質等,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該病的發(fā)生。對于確診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者,醫(yī)生建議您積極隨訪復查,配合醫(yī)生進行治療,大多數人可改善癥狀,有效控制病情進展,從而延長生存期。